從關節痛到腎病變--你能早一步發現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嗎?

案例故事

一位20歲的陳小姐,近期經歷了兩週的多關節疼痛,在診所就醫後,醫師開立了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然而,在服藥後,她開始出現眼眶周圍水腫 (periorbital edema) ,一開始被診斷為NSAID過敏,並給予抗組織胺治療,但水腫並未改善。

由於症狀持續,陳小姐隨後轉至風濕免疫科門診。經過詳細檢查,發現她不僅有蛋白尿和血尿,還有溶血性貧血。綜合這些臨床表現、實驗室數據以及腎臟切片renal biopsy)結果,最終陳小姐被診斷為全身性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診斷思維

這個案例提醒我們,當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症狀,且對常規治療反應不佳時,應考慮進行更全面的評估。陳小姐的眼瞼水腫表現,雖然容易被誤診為藥物過敏,但其持續性及後續出現的腎臟(蛋白尿、血尿)和血液(溶血性貧血)問題,都指向了更深層的免疫系統失調。

特別是腎臟切片,提供了病理學上的確鑿證據,對於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尤其是狼瘡性腎炎的確診和分型具有決定性意義。

疾病警示

全身性紅斑性狼瘡SLE)是一種複雜的自體免疫疾病,可以影響身體的各個器官。其臨床表現多樣,早期症狀可能不明顯,因此容易被忽略或誤診。常見的症狀包括:

關節炎

最常見的症狀之一,通常為多關節痛或關節炎。

皮膚病變

如臉頰上的蝴蝶斑、對光敏感的皮疹等。

血液系統異常

貧血、白血球或血小板減少。

腎臟病變

狼瘡腎炎,可能導致蛋白尿、血尿,甚至腎功能不全。

黏膜潰瘍

反覆口腔潰瘍。

漿膜炎

胸膜炎或心包膜炎。

臨床啟示

這個案例強調了在診斷過程中,除了關注當前的症狀,也應考慮患者的整體狀況和病史,尤其是在初步診斷和治療無效時,應及時轉診至專科進行進一步檢查。

對於懷疑有腎臟受累的患者,腎臟切片是不可或缺的診斷工具,它能提供精確的病理診斷,指導後續的治療策略。
早期診斷和適當治療對於SLE患者的預後至關重要,能有效控制病情進展,減少器官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