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RA)?
類風濕性關節炎(RA) 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主要影響關節,也可能影響其他器官,如眼睛、心臟和肺部。
在此疾病中,免疫系統會錯誤地攻擊關節內膜(稱為滑膜),引起發炎和疼痛。
若不及時治療,長期發炎可能導致軟骨和骨頭永久性損傷,影響關節功能。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成因與症狀
成因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確切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白。
醫學研究顯示: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如病毒或細菌感染、抽菸、牙周炎、生理或心理壓力等可能作為疾病的觸發因素。
症狀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典型臨床表現包括:
- 關節疼痛、壓痛、腫脹
- 晨間僵硬,持續 30 分鐘或更長時間
- 多個關節受影響,通常是對稱的(例如,雙手、雙膝)
- 疲勞
- 發熱
疾病進展可能導致關節結構變形及功能障礙,早期診斷和治療能避免永久性損傷。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
病史詢問
醫生會詢問您的關節症狀、發病時間、家族史等。
身體檢查
醫師會檢查您的關節是否有壓痛、腫脹、活動受限等。
血液檢測
包括發炎指數(ESR、CRP),類風濕因子(RF)、抗環瓜氨酸肽抗體(anti-CCP)及抗核抗體(ANA)等,用於確診及鑑別其他自體免疫疾病。
影像學檢查
包括X光檢查可顯示關節骨頭侵蝕情況,而超音波與磁振造影(MRI)能更詳細地顯示關節和軟組織的發炎和損傷。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
治療目標
- 減少發炎、緩解症狀
- 防止關節和器官損傷
- 改善身體功能和生活品質
藥物治療
-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舒緩疼痛及抑制發炎反應
- 疾病修飾抗風濕藥物(DMARDs):如滅殺除炎(methotrexate),抑制免疫系統減緩疾病進展
- 生物製劑:針對免疫系統的特定部分,更有效地抑制發炎
- JAK 抑制劑:新型口服藥物,阻斷細胞內發炎訊號傳遞
- 類固醇:可快速減輕發炎,但長期使用可能有副作用
- 止痛藥:如 acetaminophen 可緩解疼痛
復健治療
- 物理治療:運動和伸展,以維持關節活動度
- 職能治療:提供輔助工具和技巧,以減輕日常活動對關節的壓力
生活方式調整
- 規律適度運動:增強肌力,改善關節柔軟度及心肺功能
- 健康飲食:維持理想體重並攝取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
- 戒菸:避免吸菸加重發炎反應及藥物治療干擾
- 壓力管理:學習放鬆技巧以減少疾病惡化的風險
在嚴重關節損傷情況下,可能考慮手術介入,如關節清創、關節融合或全關節置換術。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自我照顧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可以透過以下方法來管理疾病,減輕不適感並改善生活品質。這些自我照顧方法應與醫生的建議一起使用,打造適合個人的健康管理計劃。
🥗 抗發炎飲食計劃
- 地中海飲食對類風濕患者有幫助
- 每天吃至少5份蔬果(深綠色蔬菜、紅色和橙色水果)、3份全穀類和適量堅果
- 吃富含omega-3的魚(如鮭魚、鯖魚)
- 減少紅肉,避免加工食品
🏃♀️ 關節友善運動方案
- 早上關節僵硬時不要做劇烈運動,選擇下午做30分鐘輕柔運動
- 水中運動最理想,水溫28-30°C,可減輕關節壓力
- 太極和瑜伽中的某些動作(如貓牛式、輕柔扭轉)有助增加關節活動度
- 關節發炎時,改做呼吸練習和輕柔伸展
⚖️ 活動與休息的平衡
- 使用「活動分段法」工作20分鐘後休息5分鐘
- 用好握的廚具、開瓶器和自動開罐器
- 家中可裝扶手和防滑墊增加安全
- 天冷或潮濕時,多層穿衣保暖,特別是手腕、膝蓋等易痛的關節
🧠 身心壓力管理
- 每天做「漸進式肌肉放鬆」,從腳趾開始慢慢放鬆全身肌肉,每次15-20分鐘
- 每天做10分鐘正念練習
- 試著寫「疼痛日記」記錄疼痛程度、心情和可能原因
😴 提升睡眠品質方法
- 選用中高密度記憶棉床墊,配合適合頸椎的記憶枕
- 側睡時在膝蓋間放枕頭減輕髖關節壓力
- 建立「睡眠習慣」:睡前90分鐘避免藍光,60分鐘前泡溫水澡
- 吃類固醇的話,避免晚上8點後服用
🚭 戒菸支持方法
吸菸會加重發炎,使 RA 更難控制。
每位患者的情況和治療反應都不同,建議與醫療團隊密切合作,調整這些自我照顧方法以達最佳效果。定期回診檢查疾病狀況,按醫囑服用藥物對於控制疾病很重要。
類風濕性關節炎對身體各系統的影響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僅影響關節,還可能對全身多個器官系統造成影響:
👁️ 眼睛
可能引起乾眼症、鞏膜炎(眼白發炎)及角膜潰瘍,嚴重時可能影響視力。
👄 口腔
常見乾燥症,導致口乾、吞嚥困難及牙齦發炎,增加蛀牙風險。
🫀 心血管系統
慢性發炎會加速動脈粥狀硬化,使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50-60%,包括心臟病和中風。
🫁 肺臟
可能引起間質性肺疾病,導致肺部發炎和纖維化,造成呼吸短促和肺功能下降。
🩸 血液系統
可能導致貧血(紅血球數量減少)和增加血栓風險。
🧠 神經系統
可能會影響記憶力、注意力和思考能力。
🫘 肝臟和腎臟
一些用於治療 RA 的藥物可能會影響肝臟和腎臟功能,需定期追蹤。
🫳 皮膚
可能形成類風濕結節,這是皮膚下的小腫塊。
類風濕性關節炎與心理健康
慢性疾病與心理健康的關聯
臨床研究表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慢性疾病患者罹患憂鬱症和焦慮症的風險比一般人群高出兩至三倍。這種關聯主要源於疾病帶來的長期壓力和生活方式改變。
慢性疼痛對情緒的影響
持續性關節疼痛會影響大腦中調節情緒的神經傳遞物質,包括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的分泌。
心理健康支持方法
- 認知行為療法有助於改變負面思維模式
- 正念冥想和漸進式肌肉放鬆等自我管理技巧能有效緩解壓力,提高生活品質
- 建議定期與專業醫療團隊討論心理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