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 (Atopic Dermatitis, AD) 是一種慢性皮膚病,會引起皮膚乾燥、發癢和發炎。它通常在嬰兒期開始,但也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
誰容易得異位性皮膚炎?
👶 嬰兒和兒童
異位性皮膚炎好發於嬰兒和兒童,但約有一半的患者在成年後也會持續有症狀。
🤧 過敏體質者
有過敏體質(例如氣喘、過敏性鼻炎)或家族史的人,患異位性皮膚炎的風險較高。
為什麼會得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但它與以下因素有關:
🛡️ 免疫系統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免疫系統可能對某些物質過度反應。
🧴 皮膚屏障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屏障功能較弱,容易流失水分,也更容易受到刺激物和過敏原的影響。
🌍 環境因素
接觸到某些刺激物或過敏原可能會誘發或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症狀。
異位性皮膚炎有哪些症狀?
🔴 皮膚症狀
- 皮膚乾燥、發癢
- 皮膚發紅、發炎
- 皮膚粗糙、增厚
- 皮膚出現隆起的小紅疹
- 搔抓引起的皮膚破損、滲出液體
📍 症狀分布
- 在嬰兒身上,皮疹通常出現在臉部、頭皮
- 在兒童和成人身上,皮疹常出現在手肘、膝蓋內側
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可能因人而異,也可能隨著時間而變化。
異位性皮膚炎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
異位性皮膚炎主要影響皮膚,但也可能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其他影響。
🔴 皮膚影響
長期搔抓可能導致皮膚變厚、色素沉澱,增加皮膚感染的風險。
😔 心理影響
皮膚狀況影響外觀,可能導致患者感到自卑、焦慮或憂鬱。
🏠 生活影響
異位性皮膚炎可能影響患者的日常活動、社交和工作。
如何診斷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症狀和病史。
📋 病史詢問
醫生會詢問您的皮膚症狀、發病時間、家族史等。
👨⚕️ 身體檢查
醫生會檢查您的皮膚狀況,包括皮疹的分布、外觀等。
🧪 過敏原測試
確認是否對特定物質過敏,這有助於找出可能的誘發因素。
🔬 皮膚切片檢查
在少數情況下,醫生可能會進行皮膚切片檢查以排除其他皮膚疾病。
如何治療異位性皮膚炎?
💊
藥物治療
- 保濕劑:用於保持皮膚濕潤,減少乾燥和搔癢
- 局部類固醇藥膏:用於減輕皮膚發炎
- 局部免疫調節劑:用於抑制皮膚的免疫反應,減少發炎
- 抗組織胺:用於緩解搔癢
- 口服藥物:在嚴重或難以控制的病例中使用
- 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用於治療皮膚感染
💡
照光治療
使用特定波長的紫外線照射皮膚,以減輕發炎
🩹
濕敷療法
在皮膚上塗抹藥物和保濕劑後,用濕繃帶包紮,以增加藥效和保濕效果
🔬
生物製劑及小分子藥物
較新的治療方法,通過抑制特定的免疫分子來控制病情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自我照顧
除了醫藥治療外,患者的日常自我照顧對控制異位性皮膚炎至關重要。以下是詳細的自我管理方法:
💧 保濕護理
- 每天至少塗抹保濕劑2-3次,特別是在洗澡後3分鐘內
- 選擇無香料、無酒精的厚重乳霜或軟膏(如凡士林、含有神經醯胺的產品)
- 使用溫水(不超過37°C)洗澡,時間控制在5-10分鐘內
🚫 避免刺激物
- 穿著100%棉質、寬鬆的衣物,避免羊毛和合成纖維
- 使用無香料、無染料的洗衣劑,並進行雙重漂洗
- 避免接觸常見過敏原,如塵蟎、花粉、寵物毛髮
- 選擇低敏性的化妝品和個人護理產品
✋ 搔癢管理
- 保持指甲短而圓滑,避免在睡覺時不自覺抓傷皮膚
- 嚴重搔癢時,可使用冰敷或冷毛巾減輕症狀
- 考慮使用棉質手套,特別是兒童夜間使用
- 遵醫囑使用抗組織胺藥物控制夜間搔癢
🏠 環境與生活習慣
- 維持室內濕度在45-55%,使用加濕器可能有幫助
- 保持室溫在20-22°C,避免過熱環境
- 每週用熱水(60°C以上)清洗床單、枕頭套,以減少塵蟎
- 練習深呼吸、漸進式肌肉放鬆等減壓技巧
- 每晚保持7-8小時的充足睡眠,有助於免疫系統功能和皮膚修復
🍎 飲食調整
- 記錄食物日誌,觀察是否有特定食物會誘發症狀(如牛奶、雞蛋、小麥)
- 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攝取(如亞麻籽、核桃、深海魚)
- 保持充分水分攝取,每天至少飲用2公升水
這些自我照顧方法應與醫生建議的治療計劃結合使用,不應取代專業醫療建議。定期追蹤診療並調整自我照顧計劃是控制異位性皮膚炎的關鍵。